争魏

苍穹之鱼

历史军事

魏青龙二年。
蜀丞相诸葛亮十万大军出斜谷、越秦岭,进讨渭南,魏大都督司马懿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六百一十九章 勋、爵

争魏 by 苍穹之鱼

2023-5-14 20:35

  十天之后,武卫营、骁骑营各抽调五千精锐再次启程。
  这一次,杨峥让秃发树机能、彭护、姜伐野都跟着去了。
  三人都会游牧,也知晓草原部族的习性。
  春夏漠北到处是草,牲畜不愁吃,因此可以到处迁徙,但进入冬天,能让他们跑的地方就不多了。
  关中都冷成这样了,更何况是漠北?
  一万骑兵,三万战马、驽马,还有驼队、马车拖着御冬用的毡蓬、羊裘等物。
  反正一个大原则,中军不能总待在中枢,要撒出去。
  既然是中军,就要战力最强。
  不愿吃这个苦的,可以办理退役,好聚好散,军中不养闲人。
  秦国的十万中军,全部要能打恶战、苦战。
  不然对不起这份待遇。
  好在这时代的人普遍能吃苦,在西北,无论是羌人、氐人、汉人、秦胡都是优秀兵源,不惧苦寒。
  别的不敢说,若论兵源之优秀,恐怕天下无人能跟秦国相比。
  就算是辽东三部也不行。
  幽州突骑已经证明不是秦国铁骑的对手。
  秋收之后,襄阳之战仍在继续,司马昭不可能放弃这么一个战略重地、天下要冲,而东吴诸将也知道这是最后一个机会。
  东吴难得这几年没有厮杀,孙休有暗弱之名,但没有随意举起屠刀,吴国没有流血,国力虽不是顶峰,但也好过前些年。
  这一次拿不下襄阳,以后就更没有机会。
  贾充入驻樊城,督造水寨,修建战船,给了丁奉极大压力,不得不转身,继续封锁汉水。
  丁奉一走,襄阳城的压力顿消。
  施绩、步协、吾彦几人大眼瞪小眼。
  步家与施家不合,陆家与步家不合,施绩也要防着声名卓著的陆抗,陆家在孙权时代就一直被打压,从大本营武昌迁到柴桑,从柴桑迁到西陵,每一次都是一次削弱。
  但地位削弱不等于实力削弱。
  陆家部曲战力只在丁奉之下,毕竟他们是陆逊一手调教出来的。
  以陆抗的家世、名声,严重与现在的职位不匹配。
  吴军内部一团乱麻,各怀鬼胎,襄阳若是能攻下才是出鬼了。
  太原方向,马隆坚壁清野,收缩兵力退入晋阳城,在狼调布下重兵,构建层层营垒,维持与雁门郡的联系。
  陈骞、刘弘驱赶拓跋鲜卑、南匈奴攻打,全都被击退。
  马隆还将武刚车作了改良,依八阵图作偏厢车,上覆重弩,推到哪里,哪里鹿角连营,鲜卑南匈奴引以为傲的轻骑兵,完全发挥不出优势。
  马隆之神奇不单是此,重兵围堵之下,种田竟然也没有耽误,晋阳与狼调一线的田地全在坞堡保护之中。
  一旦鲜卑、匈奴来攻,马隆推着偏厢车阵就去堵他们的后路。
  吃掉刘渊和拓跋力微两千多骑兵之后,双方都怂了。
  而陈骞、刘弘也不愿跟秦军死磕。
  两军在狼调县形成对峙。
  晋阳成了一片汪洋之中的礁石,风浪看似大,礁石却不为所动。
  相当于一个马隆对阵陈骞、刘弘、刘渊、拓跋力微等等当世俊杰。
  所谓名将也不过如此了。
  杨峥甚至觉得,他的统帅能力跟杜预不相上下。
  一颗将星冉冉升起。
  南有杜预、霍弋、罗宪,北有卫瓘、马隆,全都稳如泰山,杨峥便跟鲁芝、索靖、李密等人商议改革勋制、爵位之事。
  十二转军功对大唐是够用了。
  原本就国力强盛,名将如云,一出手就灭了别人的国,除了高句丽,很少有反复拉锯的态势。
  但如今的三国不一样。
  杨峥起家太低,这么多年,勋位已经不够用了。
  而三国一统尚未开始,草原西域都没有整合。
  鲁芝现在就是上护军,张特、杜预都是护军,军中郎将一大堆。
  其实秦国的军功爵制度最为合理。
  二十级,不至于过早的封无可封。
  此外,汉魏的关内侯关中侯关外侯制度也需要改进,这么多年全都封烂了,绕过去绕过来的。
  杨峥到现在都有些懵。
  “勋位升至二十四级,爵位定为八等,可行也。”鲁芝点头。
  杨峥拿出与李密、陈寿商议的东西。
  在鹰扬郎将之下,加入武、云、骁三骑尉、三骑尉之上加入骑、上骑、轻车、上轻车四都尉,上护军之上再加护国、上护国、柱国、上柱国、大柱国五级,一共二十四级。
  勋位不是一成不变的,如果犯错,是会降级和褫夺的。
  爵位变成王、嗣王、开国国公、开国郡公、开国县公、开国县侯、开国县伯、开国县子、开国县男。
  前面两级即便有功也基本拿不到,只有杨家血脉可以拿到,开国郡公一般作为追封之用,当然,如果是通天之功,也可以获封。
  剩下的国公、郡公也都不是实封,采取食邑制度,国公三千户、郡公两千户、县公一千五百、县侯一千,县伯七百,县子五百,县男三百。
  各爵位还有相应的永业田,按照等级三千亩至三百亩。
  相当于,杨峥给了双倍赏赐。
  王、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一目了然,不用再弄什么亭侯、关内关外列侯乡侯的。
  其实司马家的五等爵制,也大同小异。
  但司马家是实封,杨峥是虚封。
  相对应的,鲁芝、杜预的爵位就变成开国县侯,卫瓘、张特等人的爵位变成开国县伯,其他大将蒙虓、文鸯等人变成开国县子。
  基本与以前的亭侯处于一个档次。
  几人看了之后,都没有什么意见,毕竟改革勋位、爵位是大势所趋。
  新朝就要有新气象。
  将领太早达到巅峰,会失去立功的斗志,转为内斗。
  人性都是一样的,占据高位享受红利的人会想方设法固化阶层,抽掉底层向上攀爬的阶梯,形成垄断。
  杨峥把天花板拉高,大家一起继续向上爬。
  “大王英明!”李密、陈寿这些后来者自然欣喜。
  三国之中,寻常军士能通过战功向上跃迁的,也只有杨峥这一家了。
  从宣义司和镇抚司的内部线报来看,均田制施行之后,百姓对杨峥的支持也在节节攀升。
  百姓、士卒、将领、官员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  士族豪强舍掉了一部分土地权益,但获得了政治利益。
  从长远角度考虑,他们依旧是科举的主力。
  家族中培养出来的士人,也是大秦的精英。
  新的军功勋位制度推行后,军中并无多大反应。
  很多人反而默默充满了期待。
  道理很简单,蛋糕做大了,利益更多了,很多人更有盼头了。
  以鲁芝为参照,到顶也就上护军,乡侯,而现在,上护军上面还有五级,爵位也增加了几级。
  县公、郡公、国公这些都是以前不敢想的东西。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